 
 近年來,層面高度重視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,出臺多項關鍵政策。2021 年 12 月,工信部等十五部門將人形機器人明確納入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,支持 建設J創新平臺,加速產業升J。2023 年 10 月,工信部印發《人形機器人 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,提出“三步走”目標:到 2025 年,初步建立創新體系,關 鍵技術取得突破,整機產品達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;到 2027 年,技術創 新能力顯著提升,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;長期來看,推動人形機器人 深度融入實體經濟,成為重要經濟增長新引擎。
我國人形機器人已形成“核心突破-特色互補”的區域協同格局。從政策側重點看,東部地區側重高端研發、場景開放和人才引進,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附加 值;中西部地區則更注重供應鏈本地化和成本控制,夯實產業發展基礎。東部地區 的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,憑借科技和經濟優勢,重點發展高端研發與場景開放。 北京設立百億產業基金,其中對人形機器人項目投資預計占比達 15%-20%,助力 企業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,還計劃創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。上海為入駐特定產 業園區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提供租金減免(前三年 50%-70%)和研發補貼(Z高可 達項目研發投入的 30%),并開放測試場景。深圳建設“人形機器人產業帶”,給 予稅收優惠(符合條件企業實施 15%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)和人才優惠(為高 端人才提供落戶便利、住房補貼等)。中西部地區的重慶、成都等地,聚焦供應鏈 本地化與成本控制。重慶設立規模達 5 億元的聯合創新基金,支持人形機器人企 業發展,推動國產替代,提升產業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。成都通過建設產業園區, 為人形機器人企業提供集中生產空間,降低企業運營成本,促進產業多面發展。
在政策力度上,各地均有資金支持、稅收優惠等措施,但具體規模和比例有所 差異。例如,北京的產業基金規模大,深圳的稅收優惠幅度明顯。從推進時間線來 看,各地政策不斷更新完善,且呈現出相互借鑒、協同發展的趨勢。這些政策共同 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在全國范圍內多點開花,加速產業發展進程。
	
	
	
| 資料獲取 | |
| 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| |
| 新聞資訊 | |
| == 資訊 == | |
| » 機器人的自由度,直接影響到機器人的機動性 | |
| » 機器人系統的結構:機械手、環境、任務 和 | |
| » 2025年智能焊接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: | |
| » 商用服務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組成:任務規劃, | |
| » 具身智能工業場景,精準、重復的任務流程成 | |
| » 智能機器人的傳感器的種類:內部傳 感器和 | |
| » 前臺智能機器人對傳感器的要求:基本性能要 | |
| » 各地對具身智能核心發展需求:產業端落地, | |
| » 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規劃與場景 | |
| » 按控制方式進行分類,機器人分為二種:非伺 | |
| » 按機械手的幾何結構進行分類,機器人分為三 | |
| » 智能安防巡檢機器人的起源與發展歷史,De | |
| » 智能交互機器人的主要部件選型參考方案:伺 | |
| » 智能接待機器人的關節機構設計方案參考:運 | |
| » 智能接待機器人機構設計模型分析:機器人運 | |
| 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
|   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 |
|   智能消毒機器人 | |
|   機器人底盤 | 
|  |